为推动四川“天府粮仓”建设,实现水稻高质量生产,土肥所依托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绿肥产品创制与产业化”项目,围绕四川稻田绿肥与秸秆及联合还田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集成“四川绿肥稻秸联合还田节肥减排与养分流失控制技术”。8月23日,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聘请省内外专家对该技术进行了评价鉴定,绿肥-稻秸联合还田下减氮30%的示范区水稻产量724.8 kg/亩,比常规施肥种植区增产10.03%。
专家组一行到顺庆区芦溪镇南充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察看稻区联合定位试验。经仔细察看比较绿肥-稻秸联合还田减氮试验各个处理后,专家们纷纷表示绿肥稻秸联合还田减氮40%与常规施肥水稻产量目测不会减产,绿肥-稻秸联合还田减氮效果明显。聂军研究员认为“政府在土壤健康,生态环保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绿肥作为最清洁、养分全的有机肥源,在作物有机替代、提高耕地质量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水土流失、资源高效利用、助力‘碳中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将绿肥种植纳入政府补贴势在必行,目前全国有多个省份实行了绿肥种植补贴。”随后到顺庆区李家镇崇仙境村绿肥稻秸联合还田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了现场测产。
专家组还听取项目研究进展汇报,通过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该项目组首次在四川丘陵单季稻区创建了绿肥-稻秸联合还田技术模式,明确了稻秸还田下绿肥最佳配置模式——山黧豆+黑麦草。制定了“稻田绿肥种植利用技术规程”,该技术模式下可有效降低水稻生产中的氮肥施用量,为四川水稻高产高效、节肥减排提供了技术支撑。专家组在南充市顺庆区李家镇示范区进行了实收测产,示范区水稻产量比常规种植区增产效果显著。监测结果表明,示范区CO₂排放量、N₂O排放量、总氮流失量,总磷流失量均明显减少。该技术模式在四川省南充市、广安市等多地进行示范应用,核心示范1000亩,辐射应用1万亩。自相关技术示范后示范区土壤质量及结构明显改善,水稻品质显著提升,节本增效明显,生态效益显著。专家组认为该技术创新性强、具有显著节肥增产增效潜力,建议在长江上游水稻产区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拟稿:敬昱霖 初审:漆燕 复审:何泽民 审核:夏友霖 审签:黎德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