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四川省农科院南充分院
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关于我们 科研成果 人才队伍 科研条件 平台建设 新品种新技术推介 文化生活 办事服务
  新技术推荐 您的位置:首页 >> 新品种新技术推介 >> 新技术推荐
 
果园套作鲜食豌豆节本增效生产技术
添加时间:2024/5/10 点击量:1626 【浏览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一、技术概述

推广落实果园套作模式,是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持续有效利用土地的一个有力举措。果园的传统种植方式会导致果实质量下降、土壤肥力降低、病虫草害加重等问题。果园套作豌豆具有以下优势:一、有效利用果园地力、空间和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二、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的含量、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质和碳源,改善土地质量;三、提高果园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率。该技术获得新型实用专利2项,建立示范基地3个共计400亩。通过实施该技术,可增收豌豆尖300千克/亩以上或者鲜食豌豆240千克/亩以上,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0-15%,每亩节本增效800-1500元。

二、技术模式内容

(一)果园豌豆尖栽培技术

1. 播前准备

对幼龄果园行间进行浅耕,翻耕前每亩施用复合肥10-15千克,播种前晒种,提高种子发芽率。

2.播种时间

9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播种时要做到土壤湿润,窝播,行距50-60厘米,穴距20厘米。一般每亩播种量5-6千克。

3.田间管理

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采用综合措施防治各种病虫害。出苗前严禁浇灌,防止烂种,出苗后保持土壤湿润,雨后及时排涝,防止湿度过大诱发病害;播种前每亩用20%草铵膦水剂300毫升兑水30-40千克,全田均匀喷雾进行灭茬处理,生长期以人工除草为主;豌豆苗病害主要有白粉病、褐斑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潜叶蝇等。

4.采摘收获

播种后30天、苗高15-20厘米时,即可采收嫩茎尖,以后每隔15-20天便可采摘1次,每次采摘后应及时每亩追施尿素3-5千克。鲜食豌豆尖应及时采收,以促进分枝生长,提高产量,延长采摘期;在傍晚或清晨采摘为好,采摘后不可挤压或常温久置,应及时出售或在0-4℃低温条件下进行下保鲜处理。春后豌豆开花时,停止采收,可翻压还田。

(二)果园鲜食豌豆栽培技术

1. 播前准备

中耕除草,翻耕前每亩施用底肥约5-8千克复合肥。

2.播种时间

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播种时要做到土壤湿润,窝播,行距50-60厘米,穴距30厘米。一般每亩播种量3-4千克。

3.病虫防治

花荚期应特别注意蚜虫、白粉病等防治,可提升鲜食豆粒的商品性。

4.采摘收获

豆荚鼓粒饱满后及时采摘,收获之后可直接翻压还田

三、适宜区域

四川平坝及丘陵山区。

四、注意事项

病虫害防治多用物理防治(波段杀虫灯、可降解色板等)、生物防治手段,科学使用化学药剂,以提高产品品质。

五、典型案例

示范对象:四川天马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时间:2020年至2021年

地点:南充市西充县东太乡渔池寺村

示范推广主要做法:

(一)科技支撑

以适应市场需求的鲜食豌豆品种为载体,建立果园豌豆套作示范基地。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配套的豌豆林间机械化耕播装备、病虫草害防控技术等,并集成幼果林豌豆套作栽培技术。

(二)扩大规模

在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发展适度的规模种植,积极拓展鲜食豌豆销售渠道。协助企业制定果园豌豆生产技术规程,建立相关农产品质量体系,做好农产品溯源工作,确保农产品品质,生产放心农产品。

(三)加强宣传

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为有意向学习该模式的业主和农户提供技术支撑,确保科学生产;邀请四川农村日报、南充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果园豌豆的利用及成效及机播现场会进行宣传报道。

主要成效:

增加幼龄果园效益,有效抑制果园杂草、改良土壤,促进果品品质提升,同时丰富了城市菜篮子,为幼龄果园的综合利用提供可利用途径。亩产(含果树所占面积)鲜食豌豆尖236千克,按当年市价10元/千克计算,亩增收2360元。

六、依托单位

单位名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南充分院(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联 系 人:陈胜荣

联系电话:15882652599

 
 
主办单位: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四川省农科院南充分院 Copyright@2013-2014 by www.ncnk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院址: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农科巷137号  电话:(0817)2802557 2800422(传真)  E-mail:ncnks2003@163.com
浏览本网页建议使用分辨率 1024*768,Internet Explorer 6.0或以上版本  蜀ICP备13018755号